

无相、无作、无为、无境 2024年10月03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师父喜欢你们爱付出的人,因为付出的人,他们是真正地学菩萨。菩萨非常喜欢付出,菩萨每天都在救人,菩萨付出了很多,但菩萨不认为自己在付出,付出就是实实在在做了,帮了很多需要被帮助的众生。付出不是空话,有些人经常说“我要做菩萨,我要怎样怎样”,口号喊得很响,结果他连人都做不好。要知道,菩萨的境界不是靠嘴巴讲出来的。真正学菩萨付出的人,就像做一个很平常的事情,做了很多善事,他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,他觉得人就应该是这样。举个例子,你们每天念经,念了十多年,念经已经成为你们日常中必做的一个事情,你已经习惯了每天要念经,只要有时间,你的嘴巴就开始念经。就像你身上某个优点,你做出来又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,感觉这是很自然的事情。学佛后开始吃素了,你吃了十几年纯素,你会觉得吃素是很正常的事情,我们学佛人本来就应该吃素,这有什么奇怪的。
你走上了佛道,每天念经就像吃饭一样,它是一个很平常的事,你就不会刻意盯住它,“
2024-10-03 21:55:10
5090次阅读
觉心之迷惑,悟人生真谛 2024年10月04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吃苦能让一个人觉悟,人只有在苦的时候才会思考自己的人生。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后,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,然后不断地努力,最后才成功的。换句话来说,也正是因为经历了千百次的失败后才换来了他们今天的成功,所以成功是由千百次的失败奠定的基础而获得的。今天你想在修行上获得成功,你想修到菩萨的果位,你就要做好吃苦头的心理准备,因为天上的每一个菩萨都是在人间经历了很多的磨炼,最后他们才能成为菩萨。菩萨是要普度众生的,做菩萨不是到天上享受,而是用更大的愿力让世间的众生脱离苦海。你们看到普光功德山佛到天上后,他一刻都没有停下来,反而更忙了,因为果位越高,责任就越大。就好比一个人,他做市长的时候,他的责任就是把他所管辖的市区管理好,等哪天他被调到省会,让他去当省长了,他就不是只负责管辖一个市区,而是要管辖整个省里面所有的市区,他的职位提升了,他的责任也就更大了。菩萨的慈悲就是不为自己,只愿更多众生
2024-10-04 21:40:40
5148次阅读
烦恼菩提一念间 2024年10月05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修身就是养身,修行就是在改毛病,修行就相当于把你身上潜在的病毒清理掉,所以很多精进修行的人,他越修越精进,越精进他就越努力修行。你们不要小看这个肉身,有肉身在,你在人间能行方便之法。什么叫方便之法?方便之法就是让你借助这个肉身修行、度人,用肉身行你的佛道,所以要爱惜这个肉身。灵性为什么喜欢附在人的身上?因为他的灵体没有任何的依附,他想做什么都不方便,所以他要给自己找一个载体。灵性喜欢到身体弱的人身上,因为身体弱的人一般都是阴气比较重。医院里为什么灵性多啊?因为医院是一个中转的地方,98%的新生命来到人间,他们第一个要来的地方就是医院,所以在每一个新生命诞生以前,他是一个灵体守在即将要生孩子的人的身边,这就是我们讲的投胎做人。那么还有很多人走的时候,也是从医院里面走掉的,他的灵体也是在医院里开始离开他的肉身,所以师父说,医院是人生命轨迹的中转站。有的灵体转到人间,有的灵体转到其他地方,或者转
2024-10-05 21:15:47
5234次阅读
觉自心,照见本性 2024年10月06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人生当中处处都是修行,包括你们吃饭、睡觉都是修行。比方说吃饭,我今天喜欢吃这个菜,我明天喜欢吃那个菜,喜欢与不喜欢也能体现出你的修行。修行就是让自己越修越好,讲到这里,师父要提醒你们,这个“好”不是你自己认为的好,不是自我感觉良好,而是你实实在在修出来的境界。师父举个简单的例子,比方说周五问答,“哎呀,你们看,我每次都能打进电话”,这是一个人的自我感觉良好,这不是师父讲的你修得好;修得好的人,他会想到,“那么多人打电话,我已经打过很多次了,我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,让他们也有机会把电话打进去”。你们说,哪一个是修得好呀?所以,自我感觉良好跟修得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。自我感觉良好的人,他没有众生观,只有小我观。众生观就是喜欢站在众生的角度考虑问题,小我观就是经常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。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占用问答电话,那肯定是他自
2024-10-06 23:31:08
5894次阅读
体悟佛法,行深智慧(一) 2024年10月07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《心经》是菩萨的智慧,你们不要小看《心经》,《心经》是《金刚经》浓缩的一个版本。《心经》里面第一句话是“观自在菩萨。”这里面的“观自在”指的是能修、能证得的人。你修行了,但是你不能证得般若智慧,也就是说,当你没有证得菩萨的智慧,你还没有达到菩萨的境界,你就不是菩萨。为什么师父让你们多念《心经》啊?就是让你们早点开智慧,你在人间做菩萨,一定要有智慧。在修行中,你还在想不通,还在执著某个事情,你哪有智慧啊?你连自己的心都度不了,你怎么度别人啊?所以想想看,你连这个最浅的般若还没有证得,你没有修到让自己想得通,没有修到对人间的事物用一颗随缘的心去面对,你又怎么让自己修出大般若、修出大智慧呢?
《心经》里面讲“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。照见五蕴皆空。”当你把佛的智慧行深的时候,你拥有菩萨的深般若智慧,你的五蕴自然就空了。所以,要把佛
2024-10-07 20:26:33
6426次阅读
体悟佛法,行深智慧(二) 2024年10月08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念《心经》能去除烦恼,有烦恼是因为你这颗心没有开悟,还在迷惑当中。很多人经常烦恼,想不通了、烦恼了,这是心中有太多的迷惑。你们看烦恼的“烦”字有个火字旁,烦恼的“恼”字有个心字旁,火在烧心啊。火在烧心多么痛苦啊,念《心经》就是息灭心中的怒火,念经就是借助菩萨的智慧,借助菩萨的甘露来浇灭心中的怒火。
“般若波罗蜜多”,般若是大智慧,波罗蜜多又称为波罗蜜,意思是到彼岸。师父问你们,人道是什么地方呀?师父讲过,人道是烦恼道。那么到彼岸,就是让你们从人道这个烦恼道修到彼岸,彼岸就是四圣道,四圣道是在六道以外,所以四圣道是解脱道。你要到彼岸,就要依靠大智慧,谁有大智慧?菩萨啊。学佛法就是学菩萨的大智慧,我们拥有了菩萨的大智慧,才能从人道的此岸渡到四圣道的彼岸,你们听懂了没有?
《心经》里面讲“心无罣碍”,
2024-10-08 22:48:53
5488次阅读
体悟佛法,行深智慧(三) 2024年10月09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通过这两天师父讲解的《心经》,让你们看到佛法的深奥,菩萨的智慧深而广大。师父只是对《心经》稍作浅释,让你们知道,世间的一切苦厄,全部都是我们人的心造成的。我们要摆脱自心的牢笼,就要靠菩萨的智慧。故《心经》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讲到:“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。”“一切苦厄”不是指某一个苦厄,而是指在人间所有的苦厄,这个苦厄是两种障碍——烦恼障、所知障断尽,两种执——人我执、法执我执破尽,度尽一切苦厄,彻底超越自我。佛法理论听起来很简单,但是做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所以,后面讲到“舍利子”,舍利子就是舍利佛,舍利佛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,有“智慧第一”之称,《心经》是因为舍利佛向菩萨问到,“菩萨,如何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?”观世音菩萨就以此
2024-10-09 22:36:48
6517次阅读
悟中得智,静中生慧 2024年10月10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师父经常听到有人问:“这段佛法是什么意思,那段佛法是什么意思?”实际上,这种不叫求法,这种叫不思妄觉。什么叫不思妄觉?就是看到这个佛法,他不懂得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妄想让自己觉悟;用现代话来讲,就是不肯动脑子,而妄想让自己获得一定的智慧,这种就是妄想通过这样的方法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智慧。这就好比老师给你们一本书,里面有很多地方需要你自己填写答案,不爱学习的学生,他不知道答案,最后就去问老师,“老师,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?那道题怎么解答?”他不想通过自己动脑筋思考,这个题应该怎么得出它的答案,那道题应该怎么解能得出它的答案,他只想让老师告诉他这个答案是什么,那个答案是什么。你们想想看,这种索取答案的方式,你根本没有经过自己去思考、去验算,你请老师把答案告诉你,你自己获得了什么?收获了什么?师父告诉你们,什么也没有获得,什么也没有得到啊。
佛法界讲“闻思修慧”,第一步就是闻佛法,第二步就是思考,这个思
2024-10-10 22:39:53
5020次阅读
正念产生正智(一) 2024年10月11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学佛要有正见,这个正见最终利益的是你自己。比如说,你对一个人有意见,你的意见未必就是正见。什么叫意见?意见就是你的内心当中所产生的一种自我的想法,这个意见是有分别心的。为什么对他人有意见啊?是因为他的行为或者在某方面没有达到你心中所预想的结果,所以你对他产生了不满意的想法,这是你内心的不正之见。不正之见会让你衍生出偏见和邪见,接下来你就会有偏离正念正见的行为。为什么佛说心生种种法生,心灭种种法灭呢?因为众生的心无时无刻都在变化,佛法就是对治众生的心。烦恼出来了——息念,息念就是不去想,你把烦恼这个念头停下,烦恼还有吗?一念不生,则诸妄自灭。烦恼的产生是因为你心里还迷于我执,这个“执”有可能是事相,也有可能是我相,就是说你的烦恼有可能是因为一个事物,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个人。这就是很多人已经学佛了,在现实生活中依然被很多烦恼缠绕着,因为他的心在虚妄之中,明知道有些事情不可能,但他依然希望能如自己
2024-10-11 21:23:01
5227次阅读
正念产生正智(二) 2024年10月12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这个世界上,任何东西有正的一面,就会有反的一面,就好比你们在现实生活中,你会遇到好人,也会遇到坏人。亦如你们修行,善根多的人,就容易学佛;善根少的人,他很难学佛。人的善念是可以启发自身的佛性。比方说一个善良的人,你教他放生,你告诉他放生的道理,鱼也是有生命的动物,它们除了不能像人一样表达,它们也和人一样有感官,能感受到疼痛,它们也有自己的父母、孩子,只不过它们在人间用不同的形体活在人间。你跟有善根的人讲戒杀放生的道理及因果,善良的人就很容易接受。所以,佛法最容易度到的人就是善根多的人,善根多的人实际上是佛性隐藏得比较浅,他的佛性没有被人间不好的东西完全覆藏或覆盖起来。师父为什么能讲到你们这么多人跟着我学佛啊?正是因为你们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佛性,加上你们有一定的善根,所以师父能够唤醒你们的佛性,使你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慧命觉醒啊。
你们在师父眼里,一个个都是那么可怜,你们来到人间很多世
2024-10-12 21:34:35
4767次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