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用智慧堵住修行中的漏(一) 2023年05月17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你们知道愿力是从哪里来的吗?从心里来的。你想要做一个事情,你首先要有愿力的,有了愿力,你还要有心力,因为心力是强化你愿力的基石;有了愿力、有了心力,接下来你要有行动力,这三种力缺一不可。比方说,你有愿力,但是你没有心力,就是你的心里面没有力量,那么你这个事情也做不成。你有愿力、有心力,你没有行动力,你一直不去行动,不去推进这个事情,你依然不能把自己的愿力实现,听得懂吗?你要有愿力、心力、行动力,这三种力量合在一起,你才能实现自己的愿力。吃全素是不是愿力?当然是愿力。你想吃全素,你就要坚持,你还要对吃素有所了解。如果你对吃素没有一定的了解,你的愿力就不会持之以久地行持下去,所以一定要对吃素有所了解,从心里认识到吃素是戒杀放生,是一种持戒,你就会长时间地茹素。因为你知道,我吃素就是在放生,我吃素就是在护生。
所以,当你认真去了解一件事物,你才能更好地去把它做好。犹如学习佛法,你们学佛是为了
2023-05-17 21:29:54
12834次阅读
用智慧堵住修行中的漏(二) 2023年05月18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修行就是把我们以往身上的毛病,心中阴暗的一面全部修掉,你们要修掉自己身上的缺点和往世中带来的劣根性。学佛就是为了让自己增长菩萨的智慧,要让自己开悟。凡是对人间的事情住心,就没有修心,你修心了,就不会对人间的事情再住心。佛法上为什么有戒律?戒律就是让你们在心中懂得,我要守戒,没有戒律就没有修行的标准。守不住戒律的人,是因为他心中没有戒律的标准。师父举个简单的例子,法会上不再设功德箱,这是观世音菩萨定的,师父就要做到不设功德箱。师父难一点没有关系,师父要带着你们大家往佛道上修,不是带着你们往人道上修。你们要知道,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人间都不是来享受的,吃点苦头有什么关系?
学佛人要持戒的,持戒才能守住心中的光明心。有些人他心中没有戒律,他看到钱就动心,不是他的,他也敢拿;不是他该得的,他也敢接受。你能动心,你能拿吗?你是在犯戒啊。在佛菩萨的眼皮底下去犯戒,一边学佛一边犯最大的戒,你只要起心动念就
2023-05-18 19:55:50
13422次阅读
浅释乘愿再来 2023年05月19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师父今天跟你们大家讲讲什么叫“乘愿再来”。第一种是指得道的高僧大德色身涅槃后,他们的法身到天上了,他的佛果修到菩萨的境界或者是佛的境界,过一段时间,当他看到人间还有那么多苦难众生,还有很多人很愚痴,不开悟,他就再一次在佛的面前发愿,要来到人间普度众生,这就叫乘愿再来。乘愿,就是他带着愿力来的,所以叫乘愿再来。另外一种就是师父的这种方法,法身来人间继续普度。师父为什么用法身?因为师父曾经在人间已经跟你们讲了,师父这是最后一世在人间了,所以你们想想看,你们一个个都还没有修成,没有师父的教授,你们有些人修着修着就迷失了,师父法身不来引领,你们这些弟子怎么修啊?
实际上天上很多的菩萨也经常会下来救人。在佛经上有一句话:“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,菩萨便以什么身度之”,就是说,一个人他需要有什么缘分的人去度他,菩萨就会幻化成什么身去度他。天上的
2023-05-19 22:34:36
18783次阅读
佛法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 2023年05月20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师父跟你们大家讲,我们学佛人一定要脚踏实地,不能好高骛远,脚踏实地就是本本分分。不想付出,不愿意吃苦就想得到,这是妄想。你想在修行上走捷径,你想用简单的方法让自己修成,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,也是对佛法的不究竟啊。
师父给你们举个简单的例子:在很多年以前,人们的身体疾病种类很少,因为在那个时候,大家吃得简单,吃得健康,所以身体上不会有糖尿病、癌症这些难治的病。那么随着时代的变化,人们能吃的种类也越来越多,人的身体也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听说过的疾病,这些实际上都是吃出来的毛病,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出现。所以,现在的医生也分很多类型,你到医院看病,你们会看到每个房间的门上,标注着都是不同的科室。你看内科,有内科的医生;你看骨科,有骨科的医生;你看皮肤科,有皮肤科的医生,他们分得非常清楚。你如果是看肛肠科,你去找骨科,他根本就看不了,因为他也不懂。连孩子看医生,家长都要带着他专门去儿童医院看,
2023-05-20 21:04:02
14635次阅读
知因懂果,正信佛法(一) 2023年05月21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一门精进是对慧命的负责。很多人学佛喜欢这个学学、那个学学,你说他哪一个法门通了?他哪个都没通啊。你说他哪个都不通,但是他又知道一点。昨天师父跟你们讲到,一个人生病了,他要找对症的医生才能看好病。现在读大学,你出去找工作,别人会问你是学哪个专业的。你学计算机专业,你对电脑熟悉,你懂软件工程、网络程序。你理科专业,化学专业,人家一看,不是他要找的专科,人家就不会录用你。你如果是知名大学,比如清华、北大,人家马上就会录用你。为什么?你们去看看,清华、北大的学生,他们非常努力学习,因为他们知道,苦嘛也就苦这几年,等熬过去他就会有新的人生,所以清华大学的学生,放学后他们依然在教室学习。而普通大学的学生,即便是正常的学习时间,他们都会经常翘课。“反正我这个专业就这样,反正其他人也这样”,所以他就没有努力拼搏的动力,最后进入社会可想而知,这就是不同的学习环境造就出不同的人生。最重要的是,选择不对,努力白
2023-05-21 20:58:57
17869次阅读
知因懂果,正信佛法(二)2023年05月22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今天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日,文殊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里非常有智慧的一位大菩萨。文殊菩萨手里拿着一把宝剑,能斩断人间万千烦恼丝。我们很多人没有智慧,就是因为被世俗的种种烦恼丝所缠绕束缚着。一个人有烦恼了,他就不能够冷静,不能冷静的人,他是生不出来智慧。佛为什么传下来这么多经典的佛经?就是让世人开智慧,懂得因果,让你们知道,你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果报,那是因为你前世造的业,所以这一世受报。师父跟你们讲过,为什么有的人一生下来,他的身体就有缺陷?实际上是因为他上一世造的恶业,让他一出生就要承受恶果,让他的肉身一直受报。为什么你们现在有这么多烦恼?因为你们曾经种下了不好的因果,所以你现在才会不断地有烦恼出来,这都是你自己造成的。
师父为什么让你们不要去跟人家结怨,你做人做事永远行于低处,谁会注意到你;你做事喜欢张扬,时间久了,总归会引起别人的注意。所以师父经常跟你们讲,我们学佛人要低调。你们要知道
2023-05-22 20:57:49
12457次阅读
守住根本,修悟佛性(一) 2023年05月23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根本是什么?是一个人的自性,自性本为佛,也就是说,你们的自性其实就是你们内心深处的佛性。有佛性的人,他的本质具有慈悲的根本,他的慈悲没有显露是因为他的佛性被遮挡住了。太阳的光很温暖、很亮,乌云遮住了,太阳的光你还能看到吗?太阳的温暖你还能接收到吗?你看不到,也接受不到了,乌云过去后,太阳的光亮和温暖你又能看到和感受到。这就犹如你们的佛性,当你的佛性完全显露出来,你的慈悲心也会显出来,所以佛性具足的人,他会像菩萨一样,慈爱身边的每一个人。没有佛性的人,他什么事情都会先想到他自己,他自己的利益是最大的,他根本不会去为他人着想。你们记住师父的话,学佛人要让佛性时常显露出来,佛性隐去的人,他做不出来慈悲的事情,因为他没有佛性啊。就像一个人他没有良心,他的良心坏掉了,你还想让他做一个好人?没有良心的人,他做的都是丧尽天良的事情,所以当一个人去骂另外一个人时,他就说,“你这个人没良心,丧尽
2023-05-23 22:03:11
18120次阅读
守住根本,修悟佛性(二) 2023年05月24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“佛性本具足,奈何已隐去”,这句话就是告诉你们,每个人都有佛性,只因你们长时间不去擦拭,让自己的佛性蒙上了人间的五欲六尘,它就隐去了。所以师父叫你们经常拂拭自己内心的本性佛性,让它显露出来。佛性是你们每个人的自性佛宝,你们要守护好自己的佛性,不能让它隐去,更不能让自己的佛性流失。
一个好人怎么会变成坏人的?就是因为他今天做一点坏事,明天做一点坏事,他长时间地去做坏事,时间久了,他就从一个好人变成了坏人。犹如你们这些弟子,你们没遇到师父,没有学到心灵法门以前,你们有的人也做错过很多事情,有的人从事不好的行业。没有遇到师父,谁会去管你们,谁会去讲你们?那么等到你将来走的时候,在人间做的这些不善业,你们要去承担因果。在你们行不善业的过程中,你们遇到了师父,师父一点点导正你们,今天跟你们讲一点,明天跟你们讲一点佛法,师父孜孜不倦教导着你们,最终使你们弃恶从善,改过自新,这就是佛法界讲的“放下屠刀
2023-05-24 21:06:13
15832次阅读
心灵净土三佛 2023年05月25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明天农历四月初八,是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日,你们明天的《礼佛大忏悔文》可以念到108遍,明天多送经文组合,给自己消业还债,佛陀会慈悲帮助你们拔除身上的业障。今晚上头香许愿,或者在头香的时候求一个事情,非常地灵验。因为佛陀现在也在心灵净土,越来越多的佛菩萨给你们护法,法喜充满。你们听过西方有三圣,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,就是西方三圣。那么,又有多少人知道心灵净土有三佛呀?在心灵净土,由释迦牟尼佛、观世音菩萨、大悲普光功德山佛引领心灵法门佛子继续修心修行,你们知道怎么讲这句话?称为“心灵净土三佛”:释迦牟尼佛代表的是无量慈悲,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是大慈大悲,大悲普光功德山佛代表的是无我慈悲。所以,心灵法门是末法时期最殊胜的大法门,它能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脱离苦海,是冥阳两利的法门。
师父今天跟你们大家讲这些,希望你们弟子们要懂的。你们要跟着师父好好
2023-05-25 19:42:24
19558次阅读
停止欲望,内修禅定(一) 2023年05月26日
法音开示·最新
“戒欲止怒,清心寡欲”,这句话是讲一个人要学会戒掉自己的欲望,并且要止怒,止怒就是不能发脾气,不能生气,不能有情绪,实际上这句话看似简单,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很少,几乎没有。师父讲给你们听,“欲”就是欲望,欲望包括心理欲望、身体欲望、行为欲望。
心理欲望就是你想要得到一个什么事物,你得不到它,你心里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。有的人他自己得不到,他会做出极端的事情,他心里会想,“我得不到,你也别想得到”,最后他就去把那个东西给破坏掉,这就是因为心理欲望而造成的不良后果。
身体欲望,讲的就是淫欲。实际上夫妻之间也应该减少这种行为,学佛人更不应该贪乐这方面的淫欲。在地府这种行为会被记录下来,做一次减一次寿命,经常淫欲的人,他的寿命不会长的。你们看以前那些做这种不好事情的人,他们的寿命不会超过65岁,很多人在50多岁的时候就会走掉,生一种恶病,治不好,三五年就走掉了。在佛法界,万恶淫为首,淫欲的业障非
2023-05-26 21:19:24
13150次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