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不生不灭 心定生道2021-02-06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世出世间,就是不生不灭。在这个世界上,人都会死,也会再生,生和死实际上就是世出世间,就是不生不灭,生了、死了,死了又生了,生了再死,是不是不生不灭?举个例子,你们家买了大米,等大米吃完了,大米买过吗?买过的,可是吃完了。吃完之后呢?再买,再买又吃完,吃完了再买,这是不是不生不灭?再说一点,夫妻吵架,吵过后和好,和好了再吵,吵了再和好,有生灭吗?谁能说夫妻俩这次吵完后,永远不会再吵?可能吗?这就是无生无灭。
不学佛的人、凡夫、人等以生灭心看世出世间一切万法。就是说,一件事情发生了,他就只看到事情的发生,而看不到这件事情会过去。很多人脑洞关闭,一件事情想不通,他觉得这个事情不会改变了,于是他失去希望,脑子就坏掉了。实际上,以生灭心来看世间一切万法,那你就是凡夫。凡夫的我知我见就是,自己看见的事情、听到的事情,就认为它存在;自己没有看到的事情,自己没有见到它的消亡,就觉得它是不存在。那么,你就离
2023-04-21 05:09:55
401次阅读
自性三宝行正法2021-02-09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一个人心里想什么,其念头就会出现什么,这个在佛法界叫自心所念,必有所现。如果你心中想要帮助别人,你的念头就是助人为乐的善念。如果你内心嫉妒别人,你的念头就是嫉恨的恶念。
师父只要跟你们讲两三句话,就知道你们在想什么,因为你们的思维、你们的意念想什么,你们的嘴巴才会说什么。从一个人口中说出的话,你就会知道他在想什么。一个男孩跟一个女孩说:“来,我们一起去喝杯咖啡,好吗?”这个男孩的潜在念头就是想追求这个女孩。一个人跟你推销产品,想让你买,他无数次打电话找你,然后你就买了他的产品。如果在他刚开始盯上让你买产品的时候,你看得到他内心所想,那么,你就不会上当。
学佛人要用智慧去除障碍,那么,去除障碍有个时空问题,就是时间和空间的问题。今天这个障碍,在这个环境当中,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,简单说就是在这个地方,你可能可以解决。如果今天这个时间不对,比方说,正好别人在发脾气,正好别人在倒霉的时候,你跟
2023-04-21 05:09:55
462次阅读
众生皆具佛性2021-02-12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佛性无始无终,不增不减。犹如一个人的良心好,这在他自己的内心是一直都有的,就叫无始无终。一直拥有的东西,就是没有结束。你说一个人的良心好,会结束吗?不会,它永远很善良地留在心中,而且在本性中的良心不会增,也不会减。一个人做了再多的坏事,他最后也会感觉到对不起妈妈、对不起爸爸,一个人再好、再不好,在他的本性中,他都不会去除自己的善良和佛性。为什么叫不增不减、不生不灭?因为佛性是人本来就有的。早在两千五百年前,佛陀就说众生皆具佛性,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佛性,都有菩萨的本性,所以人的善良本性,不生不灭,没有生出来,也不会灭掉。
学佛人要了悟。了悟什么?就是要明白,在这个世界上,一切到最后都是空的,都是没有的。你自己要“了”,就是把这件事情了断、结束掉。“悟”,就是能够悟出来,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苦空无常。人苦一辈子,最后死了、空了,什么都没有,什么都带不走,这个人生过程就是无常,一会儿没有,一会儿有,一
2023-04-21 05:09:55
429次阅读
借假修真 是名解脱2021-02-15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菩萨让我们要控制住自己内心的那种感受,要认识到它是虚幻的,不是真正的“我”,只是一个假我。比方说,你刚才在发脾气,其实这个发脾气的人是一个假我,因为真我是有修养的,不会大发脾气;因为这个假我刚才身上有灵性,或者受到不好的气场影响,才发脾气。真正的“我”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,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。佛陀告诉我们,如果你这样想,你才能得到解脱。想想看,在两千五百年前,我们伟大的佛陀所说的佛法就能够解决我们现在还难以解决的问题,用佛菩萨的智慧来解脱我们身心所经受的痛苦和烦恼,这就是伟大。
我们人对生老病死都有忧愁和害怕,担心自己生病了怎么办?晚年没人照顾怎么办?死了怎么办?于是在忧愁、悲哀、痛苦和烦恼中度过自己短暂的一生。佛陀是怎么教导我们认识这些问题的呢?佛陀说,生老病死,以及你现在感觉到的很痛苦、很烦恼、很悲哀,如果你认为这些都是你自己真正地、真实地承受着,那么你就得不到解脱。其实,对于一个要想
2023-04-21 05:09:55
461次阅读
佛的智慧(一)2021-02-18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师父跟大家讲一个故事,就是有一个挑粪的人叫尼提,佛陀当年是用什么样的智慧和耐心,来度这样一个机缘成熟的人出家。
在佛陀住世的那个年代,舍卫城中有一个贱民(指社会阶层地位低下的人)名叫尼提,过去姓什么代表着一个人的高尚和低下,因为尼提种姓卑贱,他一生就做着帮别人除粪的工作,就是挑大粪养活自己。
有一天,佛陀在祇洹精舍中看到除粪人尼提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,于是就带着阿难进城,想去度化尼提。尼提这时候正好拿着盛满便溺的瓦罐,准备到城里去倒掉。过去处理粪便,都是先挖个坑,把粪便倒到泥土里,然后再把粪便埋掉。尼提远远地看见世尊朝自己走来,看见世尊安详的步履,庄严的仪表,眉宇间散发着金色的毫光,不由得自惭形秽,他觉得:“我这么脏,怎么能给佛陀看见呢?”于是立刻避道而行,悄悄地离开了。
当他快要走出城门的时候,却不料又与世尊相遇了。其实,佛陀是有意来度他的,佛陀知道他走到了哪里。这时候,端着盛满便溺瓦罐的
2023-04-21 05:09:55
397次阅读
佛的智慧(二)2021-02-21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国王想着想着,就走到了佛的面前,顶礼佛陀,右绕三匝,恭敬地退坐一边。接着国王向世尊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:“世尊,之前为朕通报的那位尊者有大神通,我看见他可以全身没入巨石,犹如水流渗入石中,也可以自在地从巨石当中现出。不知这位尊者上下如何称呼?”大家知道,过去称高僧大德都是“上、下”,比方说上某下某大和尚。佛陀就告诉波斯匿王说:“国王,这位神通自在的比丘,正是目前舍卫国中人们所流传的除粪人尼提。我已度化他出家,证得阿罗汉果。”国王一听,高傲骄慢的念头马上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欣慕和欢喜。
佛陀再次向国王开示:“国王,一切世间万物万事总离不开因果,人生在世,为何会有贫、富、贵、贱、尊、卑、苦、乐的果报呢?完全是过去生中自己所种下的因。过去生中心常怀仁爱、慈悲、谦让、敬顺的善念,身常行尊敬三宝、长辈,爱护晚辈、一切众生之善行,今生就会得到尊贵和富有。如果过去生中凶残暴虐、贡高我慢,放任随顺自己各
2023-04-21 05:09:55
702次阅读
住心观境 不离自性2021-02-24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诸恶莫作名为戒。只要是恶的事情你都不作,什么恶都不要去作,你就是在守戒。你今天作点恶,明天作点恶,你就不叫守戒。众善奉行名为慧,如果你今天众善奉行,什么善事都去做,你就会有智慧。你今天帮这个人,明天帮那个人,什么事情都去帮别人,你不就是有智慧吗?为什么?师父问你,你帮了别人,别人会不会帮你?别人会不会对你好?当然会。这就叫智慧。
别人贪,你也不贪。别人跟你说有什么理财产品,可以赚很多钱,你给十块钱,让你赚回来三百块钱。要记住了,任何一个赚钱的项目都是有风险的,你不贪就是守戒。别人告诉你,这个人很恨你,你不恨,因为恨了之后第一个吃亏的就是你自己,因为当你恨别人的时候,你自己心里会很难受,所以不要去恨别人。
自净其意名为宝。自己干净自己的意念,叫自净其意。不恨别人,你自己不就是像宝贝一样吗?我们学佛人不离自性,永远不要离开自己的本性,因为本性善良,你为什么要去不善良呢?如果你离开了自己的本性,
2023-04-21 05:09:55
703次阅读
离欲少业障2021-02-27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地府的黑白无常官来带人的时候,为什么称为“无常”?就是告诉你们,你们在人间做的事情,不管是好的、还是坏的,都代表着你们在人间能够长住还是短住。但是最后不管你怎么样在人间生活,最后给你们两个字:无常。只要我无常一到,你们就走人。所以,人这一生有什么可以争、可以抢、可以闹的?有什么话不能解释?有什么事情不能想通呢?佛法就是让我们对时空要有新的认识,要明白生老病死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,不要执着于这些。当你脱离这些、不执着这些的时候,你就会放下小我,成全大我。
人的一生过得很快,眼睛一眨,几十年就没了。犹如:你已经四十了,四十有五了,要向五十岁奔了,都这么大年纪,还折腾什么?随缘吧。能为别人多做一点事情,就会开心一点;生活中也是这样,能赚就多赚一点,不能赚就少赚一点;能开心多开心一点,不能开心就少开心一点。一切都是无常的,你今天不开心,过两天又开心了;你今天上午很开心,说不定晚上就不开心了。有的人看
2023-04-21 05:09:55
396次阅读
智慧种子是功德2021-03-02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菩萨做任何一件事情,总是先考虑会有什么后果:“这件事情做了之后,会有什么果报呢?”而众生呢?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事情,就赶快去做,做了之后有恶果来了,才担心害怕,到时才不知道怎么办了,所以众生就会没有智慧。菩萨永远不会因为很小的恶就去作,再小的坏事,哪怕一点点,菩萨都不会去犯。菩萨也不会因为好事只有一点点就不去做。众生总是认为:“这个好事只有一点点,这个不是大功德,我不做了。”“地板我不拖,我要么磕头换供果,我要做就做大功德,我要到法会上去做大义工。”而菩萨不会这样想的。
你们知道功德是怎么来的吗?功德是累积而来的。帮众生开个门、拿个板凳,记上0.2%;给别人端碗饭、做一个菜,记上0.5%;别人想不通了,你安慰说:“不要想不通,来,我跟你一起读诵《白话佛法》,过去我也是想不通。”这也会加功德。我们很多佛友,当别人想不通的时候,他说:“我也想不通,来,我们一起学《白话佛法
2023-04-21 05:09:55
514次阅读
修出庄严2021-03-05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佛经上讲二重庄严,那么,怎么样能够让人庄严呢?你们想一想,怎么样能够让别人敬重你、庄严你?一则智慧,二则福德。如果一个人很有智慧,别人就会尊重你。如果一个人语无伦次、神经兮兮的,这个人会庄严吗?如果一个人是有福德的人,有钱、有名、有利,别人就会尊重他,这些福德是他前世修来的。光有福德不够,还须有道德。如果一个人有道德,别人会尊重他,庄严吧?大家都会说这个人很有道德,都会对他好。
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,如果有菩萨具足了以上二庄严,“如是”就是指以上二庄严者(两种庄严的人),则知佛性,形象庄严,这个人一定懂得佛性,这个人就会非常庄严。若分别佛土,是有为形象,形象庄严,如果这个人对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分别心,这个人只是叫有为形象,有为形象就是有目的的形象。比方说,很多学佛人为了学佛,看见别人就合掌,学得像佛一样,让别人尊重他,这就叫有为形象。如果你从内心就能成就者,你能够避开心中的不有为,即无
2023-04-21 05:09:55
3256次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