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内明外足是智慧2021-01-07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师父给大家简单讲讲内明外足。内明就是内心要明白,外足就是在外面对所有的事情要具足,尽量做得圆满,心中什么都要明白,修到不生不死断烦恼。心中要明白什么呢?人总是要死的,所以我想通了,我不争了。人总是要走的,今天你能对我好,我感恩你;明天你离开我,我谢谢你,大家都是缘分。然后,要断烦恼。不管讲什么话,只要从你的嘴巴出来,就必须要有智慧和善念,这样你就没有烦恼。很多人就是嘴巴出的毛病,你有本事守住你的嘴吗?你有本事不要随便讲话吗?你心里恨别人,你嘴巴讲了出来,你就是把自己的意念流露出来了,你就会闯祸。
反过来讲,如果你经常不讲话,慢慢地你的嘴就会收敛,你就会减少因为造口业而惹的灾祸,真的是这样。夫妻两个人吵架,天天对骂,骂了之后有时还会记在心中,心里想着以后不能再骂人,最后慢慢地他骂不出来这句脏话,这句话就会在他的心中灭掉。一个男人对自己的老婆很有意见,觉得老婆每次关门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响,心中想
2023-04-21 05:09:55
1641次阅读
无相空性是智2021-01-10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观想实际上就是锻炼我们的意念,如果经常去观想观世音菩萨会做什么,师父教我们做什么,我们应该做什么,那么,你就会慢慢地把一切都变成空。想一想现在觉得很痛苦的事情,一年之后你还会像现在这样痛苦吗?想一想现在让你很伤心的人,一年之后你还会这么伤心吗?想一想牙齿现在痛成这个样子,两个星期后还会这么痛吗?你们小时候丢钱了,会很难过,那个时候积攒十几块钱可不得了,现在想一想还会难过吗?现在十几块钱像玩一样的,你们要懂这些道理。
师父讲个真实的事情给你们听。有一个人当年积攒了五万块钱,他把钱一直藏在家里,也不放在银行,现在把这五万块拿出来,你说他能买什么?当年的万元户就已经了不得,可他有五万元,现在他把钱拿出来都哭了,现在五万元能买什么物品啊?因为时间变了,当年的五万元和现在的五万元已经不是一个概念。很多女孩子年轻的时候牛得不得了,觉得自己长得漂亮,左挑右挑不愿嫁人,等到自己老了,年纪不对了,时间不对了
2023-04-21 05:09:55
1800次阅读
不执着不追求2021-01-13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如果一个人不讲话,别人不知道你的深浅,一开口讲话,别人就知道你是吃几碗饭的。师父过去讲过一个典故,有一头狮子从来没有见过牤牛,有一天它看见一个动物比自己还要大,它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动物,它先躲在边上,然后往前冲想吃牤牛,牤牛张开大嘴巴,声如洪钟地叫了一下,把狮子吓得往后退。过了一会,狮子又上来了,牤牛还是只叫了一下,等到第三次,狮子上去就把牤牛撕死吃掉了。
师父把这个典故讲给大家听,就是要大家明白,现在有很多人自己没有文化、没有见识,就不要随便开口说佛法,更何况有些人根本什么都不懂,就拿着佛法的几句话来攻击这个、攻击那个,殊不知他们造了多少口业。你们听师父讲法讲到今天,你们可以把师父的《白话佛法》拿出来看一看,师父什么时候指名道姓地讲过别人的不好?你们一句都找不出来,所以要懂道理,没开的水会响,开水不响,响水不开。你们烧水的时候,水在还没有烧开时,会咕咚、咕咚地响,等到水烧开之后就没有
2023-04-21 05:09:55
2414次阅读
坐亦禅 行亦禅2021-01-16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学佛人要懂得万物皆不动,心不变,万物才会不变。你对别人还是这么好,别人还是对你这么好。“坐亦禅,行亦禅,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”意思就是说,坐在那里也有智慧,站起来做事情也有智慧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禅定,你心中都有这个世界,有这个道场。你做每一件事情,都像佛一样在做,就是“一叶一如来”。
有一个诗人讲,“春来花自青,秋至叶飘零。”什么意思呢?春天来了,花自然就青了,很漂亮;秋天到了,叶就飘散了,花的叶就飘零了。“无穷般若心自在”,花叶、树叶在春天、秋天都会变化,而我们无穷的智慧、智慧的心灵,永远是自在的,永远不会改变。希望大家“语默动静体自然”,“默”就是指语言要少一点,行为要安静,你的整个身体、整个人生就会自然。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动心,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来不及去做,否则,你这个人坐不定、站不住,你就是静不下来。
其实,人生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我们放下了很多,有些不想放的也放下了。一生中
2023-04-21 05:09:55
685次阅读
去除贡高我慢2021-01-19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人都有骄傲的心理,贡高我慢的“慢”字,就是我们说的骄傲。“慢”就是骄傲,贡高我慢、骄傲会让你得到烦恼。骄傲的人烦恼不断,因为慢心会使我们妄自尊大,觉得自己很了不起。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之后,就会看不起别人。看不起别人之后,碰到有道德、有水准的人,就不肯谦卑,不肯低下头。然后,慢心会让你觉得这件事情怎么做你都是对的,并执着地去寻找理由,来完成自己在心中定位错误的东西。明明是一个错的东西,非要想把它说圆满;明明这个事情没理由,非要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圆满自己,这就是慢心。有时候,这种慢心会让你造下种种恶业。骄傲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,佛法把人的骄傲心理分成七种:慢、过慢、慢过慢、我慢、增上慢、卑慢和邪慢,大家对照一下,看看你们每个人身上有几种“慢”。
当别人在能力、学问各方面确实不如你,或者跟你差不多的时候,慢心重的人就会自高自大,对他人不屑一顾,看不起他人。“不得了,你有点本事了,算你有学问,好吧?
2023-04-21 05:09:55
635次阅读
意识主导行为2021-01-22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意识,意识也是有行为的。比方说,你想做一件什么事情,你的行为就会出来。你在脑子里想做一件什么事情,你脑子里想去做了,就叫意识行为。虽然你的手没有动,脚没有动,嘴巴没有动,身体没有任何的行为,但是你的意识当中你已经在动了。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,有的人在心里骂人,有的人在心里嫉妒别人,有的人在心里恨别人,有的人在心里爱别人,这些都属于心理行为。
心理行为的这个“行”,主要是在你的大脑里,这个行为产生在你的大脑里,叫行蕴。有了这个行为,就会产生不为别人关注的蕴想,蕴想就是闷在心里面想问题,现在话叫闷想。蕴想也是意识的一种,因为你的意念意识到这个问题,那么你就会想。你意识到别人看不起你,然后你就会去想,想了之后会恨别人,自己还要去作解释,要把这个事情跟别人去沟通一下,那么意识行为就出来了。
意识分很多层次,有的意识是潜意识,有的是深层意识。别人眼睛冲你很凶狠地看了一眼,你就会觉得
2023-04-21 05:09:55
349次阅读
守住识蕴,五蕴皆空2021-01-25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佛陀说众生皆具佛性,这个佛性在第几意识当中呢?在第九意识当中,第九意识就是阿摩罗识。实际上,阿摩罗识就是你良心本性佛性的所在地。一个人再坏,他也有良心,只要进入第九意识,他就做不出坏事。
在两千五百年前,伟大的佛陀就用佛法把一个人的大脑意识分析得这么清楚,那个时候,科学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,根本还没法知道人体大脑的结构,心理学家也还不知道意识的存在。可是,佛陀已经知道了人的思维是怎么形成的,并且告诉世人意识共有九识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这是五个识,第六意识就是第六直觉意识存在,接下来就是末那识第七意识,阿赖耶识第八意识,第九意识阿摩罗识就是人的本性。
意识是多层次的,师父先简单地跟你们讲了人大脑的九识。佛法经常讲,学佛人要关住自己的门,不要让任何人间的意识流入到你的内心。这个“门”不是人间房屋的门,而是说,眼睛不要去看不该看的东西,耳朵不要去听不该听的东西,鼻子不要去闻不该闻的东西。比方说,
2023-04-21 05:09:55
421次阅读
转识成智2021-01-28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师父接着跟你们讲,怎么样来转识成智。当一个人的意识产生了不好的意念,赶快要把它转变成智慧。比方说,你因为听到别人讲你不好,你很不开心,当你看到他的时候,你就对他不好,表情冷漠给他冷脸看,那你这个意识就是非常不好。菩萨说了,要把这些不好的意识转为智慧,那么怎么转变呢?你脑子里要想 “今天他讲我不好”,首先问自己:“我明天还想不想让他讲我?不想了。”好了,既然他今天讲你了,也许是他对你有误解,或者是你自己的确不好,没有关系,你要转识成智,要把自己的意识转变成智慧。
你可以用智慧这样想:“虽然他今天讲我不好,我还是要对他好,他明天就不会讲我了。如果我今天因为他讲我不好,我就不理他,我就给他脸色看,那么,明天他就不仅仅是讲我不好,也许还要骂我,或者打我。”然后,你碰到他很客气地笑笑,好像不知道他讲过你一样,他明天可能还讲一讲,几天后觉得没意思,然后他就不讲你了。他不讲你,你是不是用智慧解决了问题?
2023-04-21 05:09:55
782次阅读
远离无常 悟性解脱2021-01-31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各位佛友,师父今天继续给大家做《白话佛法》开示,希望大家能够增加智慧,能够拥有更多的悟性来解脱自己身心健康方面的烦恼。
当年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曾经讲过,世界上外在的事物都是无常的,也就是说,在这个世界上,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没有长久的,任何的无常、不长久,都会让人感受到痛苦。大家想一想,是不是这样?比方说,我们很喜欢一样物品,它不长久了,离开的时候会不会痛苦?就是一件很好的衣服,你没穿几次,因为身体发胖或者太瘦,你现在已经不能再穿了,当你必须把它扔掉或者送给别人的时候,你也会有痛苦,这就是无常。
佛陀告诉我们,无常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,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事物,只要你爱它、拥有它,只要你喜欢或者不舍得,等到无常到来的时候、痛苦的时候,你就会更加难受。佛陀曾经告诉比丘们说,其实这个无常不是真正的“我”,不是真正的自己。为什么佛陀这么说呢?佛陀说这个无常是不长久的,它不是你自己真正的
2023-04-21 05:09:55
447次阅读
去慢存真2021-02-03
师父讲述于观音堂
第五种叫增上慢。过去学佛说贡高我慢,很多人不懂什么叫贡高我慢,实际上就是现在说的骄傲,过去就叫慢。增上慢,就是在学佛当中有了一点因果感应,得到了一些利益,马上就觉得自己证到了什么果位。“我能看见这个,我能看见那个,我能看见菩萨了。”于是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证到了果位。师父告诉你们,如果你们不好好修心,什么果位都没有。所以不要自鸣得意,人生不要不可一世。还有一些人盲修瞎练,走火入魔,这些都会让他拥有增上慢。
第六种叫卑慢。卑慢的人自甘沉沦,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不行、都做不好,好事情到手上都被自己做砸了。那么,他已经这样了,为什么还会有“慢”呢?为什么还会骄傲?“我不行,这件事情我做不好,你换一样事情我就做得好了。”明白了吗?他自己做不好,还不肯听别人的,也不肯向别人学习。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无知,他不但不谦虚,还很自卑:“我做不好,我这个不行,我那个也不行。”别人说:“你学学,跟他学学吧?”“我不学
2023-04-21 05:09:55
509次阅读